鄱阳湖流域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及土地类型调整策略研究——以景德镇市为例
2018-12-15分类号:TU992
【部门】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内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及其造成的损失日益加剧,更好的揭示洪涝灾害风险的时空演变规律对不同流域下城市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域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的形成过程,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基于格网的流域城市小尺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并以景德镇市城区为例,将空间风险定量计算,分析了城市洪涝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最后提出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策略。结果表明:从空间上,城区洪涝灾害风险极大值与极小值差值存在较大的差异,呈现由昌江、南河、西河等河流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的方向性变化,不同区域的风险波动性幅度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珠山区昌江沿岸区域为景德镇城区的洪涝灾害高风险区,西部、西南部山区以及东部乡镇由于地势较高,风险水平较低。从时间上,景德镇市城区的洪涝灾害风险最大值呈下降趋势,南部洪涝灾害风险整体变小,但风险集中程度不断加剧,城区西部风险值有小幅度的上升;针对不同的区域特征,通过两种方案对城区内洪涝灾害易涝典型地区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调整,两个区域风险分别从0. 606与0. 610降低到0. 561与0. 571。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 洪涝灾害风险 空间分异 土地利用类型 景德镇市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1502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01070,71433003,71303074)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