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油蒿灌丛Priestley-Taylor模型系数研究

2018-12-15分类号:Q948

【作者】梁椿烜  马景永  杨睿智  吴雅娟  田赟  贾昕  查天山  杨林  
【部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定西市林木种苗管理站  
【摘要】【目的】基于半经验半理论的Priestly-Taylor模型(PT)估算蒸散发(ET)时,主要依赖于精确确定该模型系数α在特定研究区内的适宜值,本研究就该模型系数α的适用性进行了本地化研究,以便更准确地估算干旱半干旱区的蒸散发。【方法】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毛乌素沙地的一个生长季内,采用涡度协方差技术并结合气象数据信息,监测研究区典型油蒿灌丛地的水、热交换传输过程,以分析PT模型系数α的季节变化特征并确定其本地化估算参考值。【结果】在季节变化过程中,实际PT模型系数α整体变化较明显,展叶期内α系数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完全展叶期和叶变色期内的α系数变化不明显;日均α系数最大值为0. 66,最小值为0. 03,全生长季α系数均值为0. 23。油蒿生长季内α系数与冠层导度和饱和水汽压差呈对数正相关;土壤含水量(30 cm处)以及叶面积指数与α系数均为正相关关系。在季节变化过程中,PT模型常规系数α=1. 26确定的蒸散量(ET1. 26)估算值以及根据逐日温度和2 m高度处风速资料计算的PT模型系数α=0. 50确定的蒸散量(ET0. 50)估算值均显著大于实测蒸散发。改进的PT模型系数的本地化推荐适宜值为0. 23,并且通过修正后的PT模型估算ET与实测值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线性斜率为0. 72,R2为0. 57。【结论】因此,修正的PT模型显著提高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蒸散发估算精度,为区域植被水文过程模型提供支持。
【关键词】Priestley-Taylor模型系数  蒸散发  涡度相关法  半干旱区  油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710、316707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5ZCQ-SB-02)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