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农户居住空间演变特征——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
2018-12-15分类号:F592.7;F327
【部门】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 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
【摘要】针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特征,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从主体动力和客体动力两个方面,分析了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农户居住空间演变的过程和动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农户居住空间演变与核心景区旅游发展密切相连,先后经历相对静止、自然蔓延、迅速拓展和调控发展等4个阶段;(2)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农户居住空间演变特征明显,主要体现在居住空间形态由"分散布局"到"区域聚集",居住空间中心由"血缘中心"到"地缘中心",居住空间功能由"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和居住空间拓展与核心景区发展同步;(3)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农户居住空间演变是内部压力和外部引力相互作用下的结果。最后,从多视角提出了应对性策略。
【关键词】景区边缘型 乡村旅游地 居住空间 演变机制 大南岳旅游圈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型期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与调控路径研究”(41501191);;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社会—生态—地理’过程研究”(2016JJ2010);;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社会脆弱性评价与因影响因素分析——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200171054609);; 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C1717)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