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县域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及其机制研究
2018-12-15分类号:C924.2;F299.27
【部门】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摘要】与传统OLS方法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更能反映各要素间的空间关联性,故采用LISA、Getis-ord G_1~指数及GWR模型等方法,分析江苏省县域人口城镇化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 1990-2010年,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由低水平型转向中高水平型为主。Moran’sⅠ指数均为正,空间上略趋均衡,以HH集聚(苏南地区)和LL集聚(苏北地区)类型为主,冷、热点区呈"核心一边缘"结构,涓滴效应凸显,南北分异明显且有缩小趋势,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连一淮一宿"等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苏一锡"及"宁一镇一扬"等地区。(2)国有动力和集聚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为正效应,初始动力和根本动力为负效应,推拉动力和非国有动力由正效应变为负效应,外部动力正、负效应均有。各动力因子不仅影响力变化,亦存在南北空间变异,多机制空间演化共同作用导致不同县域人口城镇化南北分异的空间布局。最后,提出优化县域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 冷热点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空间格局 机制 江苏省
【基金】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2017ESH001);;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YJC8400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71490735)
【所属期刊栏目】现代城市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