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双季稻区水稻植株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2018-12-06分类号:S511.42

【作者】唐海明  肖小平  李超  汤文光  郭立君  程凯凯  汪柯  潘孝晨  李微艳  
【部门】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水稻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紫云英-双季稻种植模式结合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大田定位试验,以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为对照(RTO),应用常规分析方法开展了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C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NT)处理对双季水稻植株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影响的研究。[结果]早稻和晚稻成熟期,RT和CT处理均有利于增加水稻植株茎、叶、穗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及茎叶干物质转运量; CT、RT和NT处理植株茎叶物质转运率和物质贡献率均高于RTO处理; NT处理抽穗后物质同化贡献率均为最高,均高于CT、RT和RTO处理。早稻和晚稻成熟期,RT处理水稻植株茎的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T、NT和RTO处理,CT、RT和NT处理植株穗和地上部的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CT和RT处理植株茎和叶的磷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NT和RTO处理; CT、RT和NT处理植株穗和地上部的磷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CT和RT处理植株茎和地上部的钾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 CT处理植株叶和穗的钾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结论]秸秆还田措施促进了水稻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其中以土壤翻耕、旋耕结合秸秆还田措施有利于水稻植株群体养分的积累与转运。
【关键词】水稻  土壤耕作  干物质  积累  转运
【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17JJ1018);;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285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301004)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