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中原城市群区域生态资产评价
2018-11-30分类号:F205
【部门】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摘要】基于遥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植被指数(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产品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其他辅助数据,采用遥感定量模型评估了中原城市群区域在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期的生态资产价值,分析生态资产的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生态资产空间分布不均衡,西南部的洛阳和平顶山生态资产价值占到全区的51.88%,东北部及中部的新乡和郑州占到全区的21.02%;空间上表现为以郑州为中心,高值区沿西南和东北方向发展、低值区沿西北和东南方向发展的"两线"发展态势。(2)生态资产价值表现为连年减少(-2.17亿元·a~(-1)),单位面积生态资产总体上变化不大。空间分布上,郑州及以西区域(洛阳、焦作、济源)显著下滑,以东区域略有增长。(3)受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经济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区域内林地、耕地、草地面积缩减造成相应生态资产流失(46.62,8.81和2.52亿元),使得人均生态资产价值下降(13.4%)。由此认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需加强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同时针对不同城市的发展定位和资源特点,优化产业结构,严格用地;加强生态资产核算及生态补偿。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生态资产 格局动态 驱动力分析 中原城市群区域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724004101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01435);; 河南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资助项目(qd15148,qd14215)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