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融资融券制度提高还是降低了股价非同步性?

2018-11-25分类号:F832.51

【作者】白俊  宫晓云  
【部门】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司治理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股价非同步性是评判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重要维度。文章借助融资融券制度分批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 (DID)研究了其对标的公司股价非同步性的影响。基于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相比于标的之外的公司,标的公司在融资融券制度实施以后,股价非同步性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显著下降。不过,随着融资融券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标的公司的逐渐增加,这一消极影响正在减弱。考虑到融资和融券业务同时放开的特殊背景,文章进一步对融资和融券交易进行分离,结果发现,尽管融券业务能够提升股价非同步性,但规模占据主导地位的融资业务却降低了股价非同步性,由此导致融资融券制度最终表现为负面效应。此外,公司较差的初始信息环境也是融资融券制度失效的重要原因。文章的上述发现对于理解和完善融资融券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融资融券制度  股价非同步性  双重差分模型  信息环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融错配与漏损对经济增长的微观作用路径研究》(71762026);; 新疆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科研创新项目《融资融券制度与股价信息含量》(XJGRI2017058)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南方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