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近—回避框架下的创造性动机分析
2018-11-25分类号:B848
【部门】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摘要】动机和创造性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研究者关注,但以往研究多基于内部—外部、亲社会—反社会等框架分析动机对创造性的影响。近年来,趋近—回避动机对创造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得到了大量有价值的结论。一方面,与趋近动机相关联的情绪,能够激活趋近动机的外在线索(动作、颜色等),以及个体长期的趋近动机倾向都被发现对创造性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新近研究证实,当个体认知资源充足且认为有必要在创造性任务上投入努力时,回避动机也能促进创造性。深入探讨回避动机对创造性的影响,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考察长期和情境性作用的交互,整合其他动机分析框架是今后推进趋避动机与创造性关系研究的几个可能方向。
【关键词】趋近—回避动机 内隐情绪线索 创造性 创造性的双通路模型 能量保守原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父母与青少年子女微信沟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7CSH072)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