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的实证分析——基于货币流动性分类的“高货币化”解释
2018-11-23分类号:F822.2
【部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淮北市委党校
【摘要】为了解释中国"高货币化"之谜,文章基于新的视角,把地下隐形经济纳入规模变量考察范围,把货币总量划分为M1和M2-M1两部分,建立相应的货币需求理论模型。选取1992-2016年数据,运用计量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货币M1需求相关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包含地下隐形经济的国民收入总额;二是中国经济运行的货币化水平,与准货币M2-M1需求相关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不包含地下隐形经济的国民收入;二是利率;三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文章认为,货币M1高发部分被不断扩张和深化的经济运行货币化以及社会事业运行货币化所吸纳,准货币M2-M1高发部分被社会经济主体巨大的投机性需求力量、投资性需求力量和预防性需求力量所吸纳。
【关键词】高货币化 货币和准货币 经济运行货币化 社会运行事业货币化 三大需求力量
【基金】2018年度安徽省领导圈定课题(SQKTF18-06)
【所属期刊栏目】华东经济管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