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开封市就医可达性分析
2018-11-22分类号:R197.1;TU984.14
【部门】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通过构造爬虫,利用基于ArcGIS开发的交通线路与时耗工具,以加权最优时间路径模型测度开封市高峰期与非高峰期居住用地尺度的自驾就医可达性空间变化特征,并结合房价空间大数据从城市扩张等视角探讨其驱动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开封市就医可达性等级频率分布中,医院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异特征;(2)高峰期"中等"可达性水平的基础性医院数量相比非高峰有好转趋势;(3)各就医可达性水平在空间上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和空间集聚性,新老城区差异明显,大体呈现出由老城区向外围衰减的特征;(4)可达性水平在高峰期的变化波动均为其它可达性等级在不同程度上的转变结果,高峰期出行对老城区边界范围就医可达性影响最为显著。分析发现城市建成区的快速扩张和城市规划建设重点发展方向的双重作用致使开封市新城区与原有的医院在空间布局上产生错位,直接掣肘着新城区居住用地自驾就医可达性的提升。此外,开封市自驾就医可达性的空间格局是在交通现状、历史延续、就医偏好和市场经济等多重因素下共同作用形成的。
【关键词】互联网地图服务 就医可达性 形成机制 居住区 开封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588,41671536);;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6M600575);;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CJJ065)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