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北美红杉无性系培育模型及其对初植密度、海拔高度的响应

2018-11-19分类号:S791.226

【作者】陈贝贝  曾勇  吴代坤  胡钧恩  李春霖  陈伟  李双龙  
【部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院  
【摘要】以北美红杉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833株/hm2(株行距3 m×4 m)、1 111株/hm2(株行距3 m×3 m)、1667株/hm2(株行距2 m×3 m)3个初植密度以及550~1 800 m海拔范围内造林生长参数的变化规律,试图揭示初植密度与海拔高度两项造林关键因素对北美红杉生长特征的影响规律,期望为高级用材北美红杉引种造林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一种较好的生根培养基为MS+1.5 mg/LNAA+0.1 mg/L6-BA;(2)初植密度对试验株树高生长影响不大,1 111株/hm2和1 667株/hm2水平之间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地径生长量随着初植密度的加大先升后降,当初植密度为1 406株/hm2(相当于2.6 m×2.6 m的株行距)时,地径发育情况最优,生长量在4.65 mm左右;(3)北美红杉各生长量参数随海拔增大先升后降,当海拔高度为1 096 m(考虑高海拔造林1 000~1 800 m范围)时,树高生长情况最优;当海拔高度为680 m左右时,地径发育情况最优。当海拔高度超过最佳值时,海拔的增加则会对北美红杉的发育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导致其生长量呈现逐渐减少趋势。
【关键词】初植密度  海拔高度  生长量  回归分析
【基金】湖北省科技支撑项目“武陵山区北美红杉引种驯化及人工林培育体系研究”(2014BKB054);“北美红杉在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采伐迹地更新应用早期研究”(2017AKB079)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