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及其特征
2018-11-18分类号:F124.7
【部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规模和特征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回顾和评述现有各种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全球所有国家收入中位数的67%~200%作为定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上下限。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逐渐提高,从2002年的10%上升到2016年的28.9%,这主要源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要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保持中高速增长至关重要,政策的重点是提"低"而不是限"高",同时要防范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跌落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储蓄率偏高,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下限附近分布着规模客观的低收入者,他们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潜在来源,应是政策瞄准的主要对象。
【关键词】中等收入群体 定义述评 界定标准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特征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学科交叉项目“收入分配与劳动力市场”(312231104);;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对和谐城市建设的影响”(17SRALOOI);;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演进路径与机制构建研究”(16ZDA025)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