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GsERF71基因苜蓿的培育及耐碱性
2018-11-15分类号:S541.9
【部门】东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功能基因重点实验室
【摘要】基于东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功能基因重点实验室前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碱胁迫转录组数据,从中获得碱胁迫应答基因GsERF71,选用USER载体构建GsERF71植物超量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侵染法转化紫花苜蓿(Medicago savita),最终得到69株抗性植株;其中13株通过PCR检测为阳性植株。Southern blot检测获得2株阳性植株,RT-PCR检测发现,这2个株系均为阳性,说明GsERF71已成功整合至苜蓿基因组并能在转录水平上有表达。对非转基因和转基因株系对野生型和转基因株系进行扦插扩繁,分别用0、100、150mmol·L-1 NaHCO3的营养液处理转基因植株14d,进行耐碱性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分析,包括株高、根长和脯氨酸含量、相对质膜透性、丙二醛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非转基因植株的相对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转基因苜蓿(P<0.05),而叶绿素含量、株高、根长、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转基因苜蓿(P<0.05)。因此,GsERF71基因的超量表达提高了苜蓿的耐碱能力。
【关键词】肇东苜蓿 GsERF71 遗传转化 PCR RT-PCR southern blot 耐碱性
【基金】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2011TD005);;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计划(2018ZX0800956B)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