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良币胜出:银元在近代中国市场上主币地位的确立

2018-11-15分类号:F822.9

【作者】熊昌锟  
【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16世纪以来,美洲等地生产的机制标准化银元大量流入中国。起初,使用银元不仅需秤量计算,与银锭、制钱汇兑时也常需贴水。然而,银元在与银锭、制钱的长期竞争中,优势日益明显,流通数量和空间均有大幅增长及扩张,进而成为东南沿海、长江下游流域通商口岸的主币,市场偏好银元也使得上海、广州等地洋厘常年居高不下。光绪十六年(1890)以来各省根据鹰洋形制及成色仿铸的银元,逐渐成为市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清季民初的币制改革,均以银元为国币,并建立了元、角、分的货币体系,废两改元则实现了银元对银锭的货币取代。银元胜出的理论依据在于其形制统一、价值稳定,节省了一定的检验费用,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形成了对传统秤量货币的优势。另一方面,清季民初各省和中央政府的推动也是银元胜出的重要原因。银元是从秤量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重要过渡,以银元为准备金的纸币发行对1935年的法币改革也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近代中国  银元  主币  货币体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国市场上的外国银元流通研究(1843—1923)”(批准号:17CZS028);; 2018年度《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立项重点课题“明代以来广州对外贸易与白银流入”(批准号:2018GZZ01)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