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近代中国工业体系的萌芽与演化

2018-11-15分类号:F424

【作者】方书生  
【部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有关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研究大多或截止于1936年或忽略1930-1940年代内在的连续性,认为近代中国未竟成功的工业建设自然不成体系,揆诸史实,可以发现对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评估在空间与时间两个方面上均有欠缺。在近代前期,以工业中心上海的工业化经验为代表,通过从技术移植学习到创新组合的演进,逐渐萌生了工业门类系统,并初步形成了不甚完整的工业体系,只是偏重于轻工业且关键性的重化工业未能显著发展;但在近代中后期,华北、东北、西南等地依托本地工矿资源所形成的重化工业门类,弥补并共同组成近代中国工业体系。从一个较长的时段(1850-1940年代)来看,这一萌芽及演化轨迹与工业革命史上后发展国家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在近代时期与其他先工业革命国家的竞争中,中国处于明显不利的位序,以至于我们误以为近代中国不曾萌生工业体系,从而忽略并低估了近代中国百年工业史内在的演化与趋向,重新认识这一工业体系的萌芽及演变中的临界点与阶段性特征,有助于拓展并深化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路径与内容的认识。
【关键词】近代中国  工业体系  工业革命  工业化  上海
【基金】用友公益基金会“商的长城”课题;;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与近代中国工业研究”(2013WJL001);;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与演变研究”(14ZDB046)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