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长江口北支凤鲚深水张网渔获种类组成及其危害性分析

2018-11-15分类号:S931

【作者】宋超  赵峰  杨琴  冯广朋  张婷婷  王思凯  庄平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评估长江口北支水域凤鲚(Goilia mystus)深水张网捕捞对凤鲚及其它鱼类的危害性,2017年6-9月,在长江口北支水域进行连续8个航次采样,共采集凤鲚样本11 630尾,其它鱼类495 440尾。所获鱼类隶属15科,26种,其中海洋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9种,洄游性鱼类2种。渔获物中凤鲚多为洄游至长江口的繁殖亲体,而其它鱼类多处于幼鱼阶段。不同采样时间所获第一优势种不同,其中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和9月的第一优势种分别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91. 44%)、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90. 32%)、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51. 67%)和凤鲚(36. 92%)。研究结果表明,凤鲚深水张网作业不仅对凤鲚繁殖亲体产生重大危害,对其它重要经济鱼类幼体的损害也很严重,尤其对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幼鱼损害最大。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口鱼类的繁殖群体和增加补充资源,建议渔政等管理部门根据不同优势种繁殖群体和幼体在长江口的繁殖和育幼时间及主要分布范围,限制和调控凤鲚深水张网的作业船只数量、作业时段和区域,并严格控制网具规格。
【关键词】长江口  凤鲚  深水张网  种类组成  经济幼鱼危害性分析
【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2017-02-08-00-07-F00075);; 农业财政专项(CJDC-2017-23)
【所属期刊栏目】海洋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