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3种小檗科植物类黄酮、生物碱含量与抑菌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

2018-11-15分类号:Q949.9

【作者】薛梦莹  李璐  张华峰  刘紫祺  
【部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俄食品与健康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分离制备了不同季节绿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红叶小檗(B.thunbergii var.atropurpurea)、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的类黄酮和生物碱,分析了3种小檗科植物不同季节类黄酮和生物碱的含量,探讨了类黄酮、生物碱含量季节变化的原因,研究了类黄酮、生物碱的抑菌活性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3种小檗科植物的类黄酮、生物碱含量和抑菌活性均随着季节的变化存在差异。其中,绿叶小檗的类黄酮含量在夏季最高(6.277%),红叶小檗和南天竹在冬季最高。红叶小檗的生物碱含量在秋季最高(5.517%),绿叶小檗和南天竹在夏季最高。3种小檗科植物的类黄酮、生物碱对模式菌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红叶小檗类黄酮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在春季和冬季较小,绿叶小檗和南天竹在春季较小。红叶小檗生物碱的MIC值在春季最小,绿叶小檗和南天竹在冬季最小。3种小檗科植物中,红叶小檗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春季时红叶小檗生物碱的MIC值为5mg·mL-1。本研究为小檗科植物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檗科  类黄酮  生物碱  抑菌活性  季节动态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K201703076);;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ZDXM-SF-006);; 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项目(2017GHJD-006)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