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像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
2018-11-14分类号:G122;J905
【部门】吉林大学文学院
【摘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我国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和生存境况正在遭受现代化的冲击。影像作为视听结合的媒介兼具艺术与传播的双重功能,可以将"非遗"以活态的形式广泛播扬,在"互联网+"时代,借助大数据和云平台传播,依靠融媒体和互联网的技术力量,以期实现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开辟一条"由术及道"的新路径,使之在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留存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影像传播 互联网+ 大数据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影像志”子课题“吉林满族春节”(YXZ2017026)阶段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