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实质、规模与风险研究
2018-11-05分类号:F812.5
【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共经济与投融资研究中心
【摘要】近年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方式多、隐蔽性强、规模大,导致隐性债务底数不清、风险累积较大,造成监管与治理难。隐性债务呈现形态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识别要坚持"穿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最终财政资金偿还这一本质及财政预算管理来界定。隐性债务实质是指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约定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或违法提供担保,或以承担救助责任等方式举借的债务或表外负债。基于有息负债及债务矩阵视角的预估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未来举债空间有限,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短期看,关键要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缓释存量债务风险。但长期看,更应关注债务的投资效率、债务可持续及相应制度安排。
【关键词】政府债务 隐性债务 财政风险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卓越研究(重大项目)课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机理与治理研究”(批准号:00071905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财政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