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之谜:假说、模型与估算——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理论
2018-10-31分类号:F822
【部门】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提出了价飚假说、中等收入水平抑制-政府主导投资假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非均衡动态经济增长模型,通过该模型本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漏损进行了估算,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关注的"五大内容"。笔者认为,(1)理解宏观经济运动中的货币漏损,是理解中国货币之谜的关键;(2)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水平抑制,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减弱,大幅扩张的货币在宏观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预期收益率下降趋势下,大量以银行存款的形式沉淀下来;(3)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增长,虽然有力地推动了当期GDP的增长,但一方面带来了增量货币的漏损,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存量货币的漏损;(4)货币在中国当前的资源性功能尚在,但呈弱化趋势;(5)巨量货币以定期存款形式成为银行系统的沉重负担,银行为了对冲巨额存款带来的利息负担,不惜将资金借贷于虚拟经济,形成新的货币漏损。
【关键词】中国货币之谜 货币漏损 价飚 中等收入水平抑制 非均衡动态增长
【基金】国家社科西部项目“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14XKS001)
【所属期刊栏目】财经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