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中国自然资本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2018-10-30分类号:F205

【作者】郑德凤  刘晓星  王燕燕  吕乐婷  
【部门】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摘要】目前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中国省际自然资本利用研究,仅从生产视角测度评价了区域自然资本存量、流量利用的空间格局。本文以消费视角对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不同地类足迹深度、足迹广度进行动态评估,进而通过存量流量利用比和资本流量占用率刻画了中国自然资本利用可持续性现状,并利用全局和局部回归模型量化其驱动因素及因素效应的空间差异性。结果显示:(1)中国足迹深度从3.04升至4.17又降至4.06,存量资本消耗有减弱趋势;足迹深度大致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其中上海最高达30.69,青海最低为1.70;(2)中国足迹广度在0.36~0.39 ghm~2/人之间波动;足迹广度总体表现为:西部>中部>东部,其中最大值为新疆0.81 ghm~2/人,最小值为上海0.09 ghm~2/人;(3)从组分构成看,化石能源用地和草地是存量资本消耗的主要方式,耕地和建设用地是流量资本占用的主要方式;(4)中国自然资本利用可持续性呈现变好趋势,省际呈东弱西强的格局;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生态足迹强度、城市化率、生态承载力是导致自然资本利用可持续性空间差异的显著因素,且这些因素的效应特征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模式。生产视角和消费视角的测算结果相结合,可提供全面丰富的生态足迹信息,为相关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三维生态足迹  自然资本  可持续性  最小二乘法  地理加权回归  时空演变  中国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JL105)~~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