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花药开裂的形态特征观察及机制分析
2018-10-25分类号:S511
【部门】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摘要】以野败型雄性不育系V20A及其保持系V20B为核心材料,应用荧光显微、半薄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比较分析了不育与可育水稻花药及花丝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正常可育水稻花药气孔带(IMS2)分布的常开状气孔及其角质化表皮细胞保障了花药的正常失水,失水导致快速伸长的花丝中形成"气塞",进而形成反向拉扯开裂带(IMS1)两侧纤维层的裂药"驱动力",纤维层细胞内外壁非均匀增厚决定裂药受力方向,而花药表面纤维层细胞次生增厚的"V"形分布特征决定了花药开裂的位置顺序。
【关键词】水稻 花药开裂 裂药腔 囊间带 次生加厚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1507);; 湖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开放基金项目(ZWKF201314)
【所属期刊栏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