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中国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8-10-22分类号:X321;F224
【部门】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蚌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基于改进的共同前沿分析方法,本文对我国"十二五"时期的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全局效率、跨期效率和同时期效率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都较低;在对全局效率分析时发现绝大多数地区都存在非效率状况;在对跨期效率分析时发现非效率的地区数量明显比全局效率分析中的地区少;而同时期效率存在非效率情况的地区更少。根据共同前沿模型的特点,我们还发现各地区存在着全局效率小于跨期效率,跨期效率小于同时期效率的情况。根据上述的效率数据,本文还计算了共同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效率高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也较高,但是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数值都较小;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分解,发现技术进步较为明显,技术效率有待提高。最后,本文选取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各种因素,应用动态面板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有着正向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经济结构重型化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提高,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起着正向作用,城镇化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上升,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作用为正,但是不显著。
【关键词】共同前沿模型 碳排放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873001);;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808085MG226);;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18A0439);; 国家统计局一般项目(2017LY38);; 校研究生项目(ACYC2017251);;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AHSKZ2018D13)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南开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