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的分析

2018-10-18分类号:F301.2;F124.1

【作者】刘凯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安排,与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于这一问题,基于宏观经济学一般均衡框架的严谨学术研究是缺乏的。本文将土地制度因素纳入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系统研究了土地制度及土地供给模式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本文明确了中国特色土地制度安排对于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重要性。反事实分析显示:在基准模型设定下,如果中国采取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土地制度安排,那么GDP将比当前水平下降36%。其核心原因在于:一是土地要素市场的特殊性;二是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的数值模拟表明,中国现行土地供给模式并非最优,商业及住宅用地的供给不足抑制了服务业发展和居民消费。随着工业部门相对缩小以及基础设施产出弹性下降,这种抑制作用会愈发明显。中国需要改进土地供给模式,尤其是要扩大商业及住宅用地供给、降低服务业部门的土地要素成本,这可以从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和居民福利提升、改善总需求结构、替代"土地财政"进而抑制地方政府"高杠杆"风险等多方面促进未来经济更好发展。
【关键词】土地制度  经济增长  基础设施  土地财政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长周期视角下的世界经济:现状与未来趋势”(批准号17XNLG05)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工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