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盐碱土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2018-10-16分类号:S511;S141
【部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教育厅寒地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依安农场
【摘要】【目的】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及改良盐碱土,研究了连年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盐碱土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两种还田方式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方法】试验在盆栽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空白及常规施肥对照(CK0和CK),分别以7500、16 500 kg/hm2(49. 5、108. 9 g/盆)不同量的生物炭与秸秆还田,每一处理连年进行相同量、相同物质还田。【结果】连续4年秸秆还田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土壤的容重,且还田量越大降低幅度越大;生物炭还田差异均不显著;土壤孔隙度变化规律与容重相反。各处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盐碱土pH,且还田量108. 9 g/盆均显著低于49. 5 g/盆,秸秆还田极显著低于相同量的生物炭还田。生物炭还田土壤全盐量均与CK接近,秸秆1、秸秆2还田量与CK相比全盐含量分别降低了31. 6%和10. 8%。连年秸秆还田均极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但生物炭还田有所降低;各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且以秸秆还田提高的幅度更大;各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生物炭和秸秆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秸秆还田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9. 6%和7. 8%。【结论】2种物质还田均以生物炭2、秸秆2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CK,且以秸秆还田高于对应量生物炭还田;秸秆还田的穗数高于对应量生物炭还田;各处理的穗粒数均显著高于CK,相同还田量时以生物炭还田的穗粒数、结实率高于秸秆还田;各处理千粒重均高于CK。连年生物炭和秸秆还田主要通过显著降低盐碱土容重和p H,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和孔隙度导致每穴穗数和穗粒数增加从而实现了增产。相同还田量时,以秸秆还田氮磷钾的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提高幅度大于生物炭还田,与CK相比增幅均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
【关键词】盐碱土 水稻 秸秆 生物炭 理化性状 产量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104,2017YF D0300502-6,2017YFD0100506,);;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HNK125B-08-21A,HNK135-02-02,HNK125B-07-08);; “十三五”科技重点专项“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项目“东北北部春玉米、粳稻水热优化配置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2017YFD0300502-6);;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07)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