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需求体制与经济增长——基于“马克思-凯恩斯-卡莱茨基”理论的经验研究
2018-10-16分类号:F249.2;F121;F124.1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对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总需求的长期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马克思-凯恩斯-卡莱茨基"(MKK)理论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为工资拉动型,但是包括净出口在内的总需求体制为利润拉动型。(2)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对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净出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和国企主导的"逆周期"投资和非利润导向型投资。(3)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民间投资占比提升,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有向利润拉动型转型的趋势。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需求体制更偏向于利润拉动型。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 工资拉动 利润拉动 需求体制 经济增长
【基金】国家社会基金青年项目(14CJL007);; 2011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调创新中心”;;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123)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