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近25年三峡库区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2018-10-15分类号:F301.2

【作者】熊杰  曾源  朱亮  郑朝菊  高文文  赵新峰  赵旦  吴炳方  
【部门】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基于1990、2000、2005、2010和2015年五期30 m空间分辨率土地覆被遥感数据,利用动态度模型和转移矩阵,综合分析了近25 a三峡库区土地覆被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三峡库区土地覆被以森林和耕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1. 45%和24. 58%; 1990~2015年三峡库区人工表面、湿地、森林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增长明显,耕地、灌丛和草地的面积整体减少,区域综合土地覆被动态度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人工表面是最为活跃的土地覆被类型,其次是湿地和耕地;前10 a三峡库区人工表面占用耕地较为突出,后15 a土地覆被类型转换主要为森林、灌丛和耕地转为人工表面和湿地;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与迁建、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导致人工表面不断扩张,水库蓄水导致湿地面积迅速增加,农业结构调整促使园地面积扩张。三峡库区近25 a来,在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政策影响下,生态环境状况趋于改善,库区森林面积显著增加,坡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结果可为后三峡时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土地覆被  三峡库区  时空变化  驱动力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0201,2016YFC0502102);;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1671365);;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重点站项目(JJ[2016]-032)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