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玉米农田土壤碳排放及碳平衡对地膜覆盖方式及种植行距的响应

2018-10-01分类号:S513

【作者】于爱忠  柴强  殷文  胡发龙  樊志龙  赵财  
【部门】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分析干旱绿洲灌区玉米农田土壤碳排放特征及碳平衡对地膜覆盖方式及种植行距的响应,为评价区域典型农作制模式及其关键栽培技术的生态效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3—2014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共设4个处理:全膜覆盖等行距(50 cm)、全膜覆盖宽窄行(40 cm+80 cm)、半膜覆盖等行距(50 cm)和半膜覆盖宽窄行(40 cm+80 cm)。分析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特征及土壤碳排放量。计算土壤碳排放效率(CEE),并采用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评估农田碳平衡及其强度。【结果】土壤呼吸速率随玉米生育进程呈典型的单峰曲线。全膜覆盖均显著提高了玉米全生育期农田土壤碳排量,且玉米根呼吸碳排放量的贡献率在18.8%—77.2%,平均为49.1%。半膜覆盖宽窄行碳排放效率最高,达到2.65 kg·kg~(-1),分别较全膜覆盖等行距和全膜覆盖宽窄行处理高37.3%和26.2%。4种玉米种植模式中,半膜宽窄行模式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达到7 446.2kg C·hm~(-2),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模式。【结论】4种种植模式均表现为大气CO2的汇,半膜覆盖宽窄行种植模式碳排放量最低的同时碳汇效应最强。
【关键词】玉米  土壤呼吸  碳排放效率  碳平衡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01350);;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22-G-12);;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3125-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