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湖北省农业资源开发评估
2018-09-25分类号:F327
【部门】汉江师范学院汉水文化研究基地
【摘要】[目的]农业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评估湖北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今后统筹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9—2015年湖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容量及生态赤字,分析了该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组分变化和各项农业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开发状况,对资源开发总体形势展开了评价。[结果] 2009—2013年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增,2014和2015年明显降低,但人均生态足迹远高于人均生态容量。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草地构成了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的主体,且开发强度呈上升趋势。其中,玉米、小麦、稻谷、蔬菜以及各类畜产品和水产品,部分能源资源的开发强度增强。[结论]湖北省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已超过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态,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面临较大压力。全省需要从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合理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发展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效率,降低人均生态足迹,维持生态容量。保证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足迹 农业资源 生态容量 资源开发 协调发展
【基金】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江师范学院汉水文化研究基地项目“汉水流域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研究”(2018B01);; 汉江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十堰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研究”(2018B1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