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式的自我及其实践:本土心理学的研究
2018-09-20分类号:B222;B84-092
【部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儒家的自我观原属于人文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开始转入本土心理学的讨论。而从这一视角来讨论儒家的自我,可以建立一种新的解读视角。目前比较接近于这一视角的理论大致有心理社会稳态论、互依我、焦点-区域式自我及华人自我四元论,其共性都在表明儒家的自我是在关系中得到理解的。本着这样的基本观点,关系取向的自我的研究框架可以更好地解释儒家式的自我。关系取向的自我,其意指儒家所预设的关系是自我的前提,进而导致一个个体的"现实我"总是需要遵循关系性的"伦理我"。而对于这一自我构成的理解,需要借助于观念与社会等级轴与亲疏远近轴之坐标所建立的自我模式加以确立,由此也可以解释大我与小我、公与私、耻感以及人情与面子等现象。
【关键词】儒家式的自我 关系取向 现实我 伦理我 自我实践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107)
【所属期刊栏目】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