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比例、机械化水平与农地生产效率
2018-09-18分类号:F321.1;F323.3
【部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摘要】本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了单位农地劳动力、单位农地机械化水平对农地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单位农地劳动力投入对单位农地产值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单位农地机械化水平对单位农地产值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依附在农地上的劳动力过于密集是阻碍中国农地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而机械化水平偏低是约束农地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农地生产效率,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机购置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机使用率。
【关键词】人地比例 机械化水平 农地生产效率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户分化视角下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的互动发展研究”(15BJY08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XIIL013);; 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72400410311);;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多维测度研究”(2018BJJ035);; 河南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培育基金项目“基于空间视角的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2017PW18)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宏观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