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华鲟幼鱼人工繁殖群体与自然繁殖群体鼻孔及骨板差异研究

2018-09-15分类号:S917.4

【作者】章龙珍  庄平  张涛  赵峰  刘鉴毅  王妤  宋超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长江口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摘要】对长江口误捕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和人工繁殖培育中华鲟幼鱼骨板和鼻孔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2004-2006年3年间,长江口误捕中华鲟幼鱼鼻孔形态未发生变化即双鼻孔(左边和右边鼻孔均为两个鼻孔)平均数占总数的93. 5%,鼻孔形态发生变化即单鼻孔(左边一个、右边两个,或左边两个、右边一个,或左边和右边均为一个)平均数只占总数的6. 5%;人工繁殖培育的中华鲟幼鱼鼻孔形态未发生变化的平均数占总数的16. 8%,鼻孔形态发生变化的平均数占总数的83. 2%。与2012、2015年长江口误捕中华鲟幼鱼对比发现,2012、2015年,长江口误捕中华鲟幼鱼鼻孔形态未发生变化的平均数占98. 5%,而发生变化的平均数占1. 5%。结果表明,人工繁殖培育的中华鲟幼鱼群体鼻孔形态发生变化的数量远远高于自然繁殖群体。骨板比较显示:自然繁殖中华鲟幼鱼的锋利,人工繁殖培育的钝;自然繁殖中华鲟幼鱼背骨板棘长平均0. 37 mm,侧骨板棘长平均0. 28 mm,腹骨板棘长平均0. 14 mm;人工培育幼鱼的背骨板棘长平均0. 09 mm,侧骨板棘长平均0. 20 mm,腹骨板棘长平均0. 01 mm。自然繁殖幼鱼与人工培育幼鱼侧骨板棘长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中华鲟幼鱼  鼻孔  骨板棘长  鉴别
【基金】农业财政专项(CJDC-2017-23);;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FH04.1718);; 修复向家坝库区渔业资源及保护长江珍稀特有物种合作项目(F13)
【所属期刊栏目】海洋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