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坑生态恢复措施对宁夏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2018-09-15分类号:S812
【部门】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宁夏大学农学院 宁夏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摘要】研究植物群落特征对草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草原,以放牧草地(FM)为对照,研究了草地封育(FY)和鱼鳞坑整地1年(Y1)、3年(Y3)、6年(Y6)、10年(Y10)和15年(Y15)措施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鱼鳞坑和封育措施下,植物物种数较放牧增加。其中鱼鳞坑使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杂类草及半灌木比例增加;封育使半灌木和多年生草本重要值增加;随鱼鳞坑恢复年限增加,优势物种呈根茎-疏丛-密丛型植物的变化趋势。2)草地植物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呈现鱼鳞坑居中,封育草地最高,放牧草地最低;鱼鳞坑植被仍处于恢复演替阶段。3)鱼鳞坑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随恢复年限变化规律不明显,但其多样性显著(P<0.05)高于放牧草地,与封育草地接近;各措施下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阶段。相对而言,放牧草地稳定性最大,鱼鳞坑15年稳定性最低。相对放牧草地,鱼鳞坑可改善植被,但弱于封育草地恢复效果,一定的放牧干扰有利于群落稳定性的增加。
【关键词】鱼鳞坑 植物群落 多样性 稳定性 典型草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632、31360582);;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项目(XAB2015A10);;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型改革试点项目(2014);; 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草学学科)资助项目(NXYLXK2017A01)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