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淮河上游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学特征及古洪水事件气候背景

2018-09-15分类号:P534.632;TV122.2

【作者】王兆夺  黄春长  李晓刚  周亚利  庞奖励  查小春  
【部门】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在淮河上游的毛集河口发现了夹有一套淮河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层的黄土-古土壤剖面。对剖面进行详细观察、分层和取样,并对样品做粒度和化学元素分析,通过OSL测年进行控制点断代,进一步对该流域洪水事件与全球厄尔尼诺现象进行对比。结果认为:自8500a以来,在淮干上游至少发生了6次特大洪水,与厄尔尼诺现象有明显的响应关系。通过对沉积物不同粒级的组分含量对比,认为SWD在粗粒级范围为优势组分,而黄土古土壤在细粒级范围为优势组分,据此可以有效地对古洪水沉积物层加以识别。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剖面不同沉积单元上化学元素呈现出鲜明差异,表现为在SWD中SiO_2和Th明显贫化,Fe_2O_3、CaO、MgO、P、V、Sr、Nb富集,Al_2O_3、Na_2O、K_2O、Cr、Zn、Rb在剖面各地层单元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别,通过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或贫化特征亦可以很好地识别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层。通过对古洪水沉积物的识别得到了全新世以来淮河上游特大洪水信息,也一定程度上能够从沉积学角度佐证在该流域特大洪水的发生与全球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
【关键词】淮河上游  全新世  古洪水滞流沉积物  粒度  地球化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10,4170109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GK.201704013)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