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农低碳生产行为影响因素与引导策略——基于人际行为改进理论的多组比较分析
2018-09-15分类号:F326.11
【部门】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水稻种植是我国农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有效引导农户进行水稻低碳化生产对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人际行为理论,建立稻农低碳生产行为影响机制理论框架,继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稻农低碳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路径。研究表明,低碳行为意愿与能力是激发稻农低碳生产行为的直接动因。行为态度、社会规范、环境情感通过影响低碳行为意愿作用于低碳生产行为。其中,行为态度的影响最大(0. 555),其次是社会规范(0. 232),环境情感作用最小(0. 153)。促进条件在意愿-行为、能力-行为的转化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的多群组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种植规模等变量在不同群组间的调节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由此表明,鼓励稻农适度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完善农业绿色生产补贴,加强水稻低碳生产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等是提高农户低碳认知与行为意愿,引导稻农从事低碳生产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温室气体减排 水稻低碳生产 人际行为改进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多群组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415012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662017PY04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5JZD014);;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2017243)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