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明理学视域看“浙学”的多元普遍性
2018-09-15分类号:B244
【部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在当今全球化理论中,地方性文化知识在互为"他者"的前提下,可以得到多元化的发展。"浙学"本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其名称来由或与南宋道学家朱子有关,在其审视下,浙学构成了比落入禅学的"江西之学"更为可怕的"功利之学"。从类型学的角度看,在12至16世纪的四百年之间,浙学至少有五种不同的形态及其源流,充分表明浙学在传统上便具有多元性特征。然而若从文化发展的视野看,浙学作为地方知识既有地域性又有超越地域的普遍性特征,而这种普遍性并不排斥多元性,因为文化多元性必内含普遍的意义;正是在承认地方文化的多元普遍性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文化的互相学习,因为在具体的差异中才能达到某种共同的肯定和普遍的承诺。
【关键词】浙学 浙东学派 地方性 多元普遍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17ZDA013)”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社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