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长江流域国家级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国家公园廊道空间策略研究

2018-09-15分类号:S759.9

【作者】马坤  唐晓岚  刘思源  王奕文  任宇杰  刘小涵  
【部门】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摘要】长江流域国家级保护地数量庞大、保护类型多样,为了实现对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和管理的目的,从全域尺度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是梳理长江国家公园廊道构建的重要基础。通过数理统计与ArcGIS空间分析,结合中国自然地理表征和人文地理表征,对长江流域现有8类共计996处国家级保护地空间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国家级保护地总体呈集聚分布,并形成三江源区域、三江并流区域、川西高山高原区域、秦岭中段区域、渝西盆地区域、环洞庭湖区域、环鄱阳湖区域、黄山区域、环太湖区域9个集聚区;(2)长江流域国家级保护地主要集中在中切割高山区和中下游低山丘陵平原区,覆盖了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土壤肥沃、可达性较高、人口密度适中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和中部区域。基于其国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提出构建"长江源头—入海口"重要保护节点、"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重要保护片区、"武当山—华釜山—大凉山、巫山—武陵山—药山"重要保护带的"三重要"模式与"国家公园先行区—国家级保护地聚集区—自然、社会、经济优势区—原生动植物本底"的"四层次"体系相结合的长江国家公园廊道空间策略。
【关键词】长江流域  国家级保护地  国家公园廊道  空间策略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746);;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013-JZ-01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计划(2016-R2-068);;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L01B03);; 江苏“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资助;;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I8-0979)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