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研究
2018-09-12分类号:F592.7;F323.8
【部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旅游扶贫是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贫困人口参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四个层面评价旅游扶贫绩效。研究发现:该区域少数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为89.2分,处于良好水平,扶贫效果较明显;从各项指标来看,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指标与标准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亟需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做好旅游扶贫的顶层设计,创新旅游扶贫运行方式,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旅游包容性就业比例,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旅游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 旅游扶贫 绩效评价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部地区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融合的路径设计与政策协同研究”(18ASH006);;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农村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与精准扶贫的衔接机制研究”(2016QNSH20);; 中央高校基金项目“贫困地区三产深度融合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研究”(SWU1809344)阶段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