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社会养廉”本土方法论——以一则明清民间文献的流传及其价值生成为视角

2018-09-12分类号:K248

【作者】杨天保  
【部门】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天溪陶公传》是嘉靖朝锦衣卫使陶凤仪的廉政传记,现存于广西玉林市《德香堂唐氏家谱》中。作者唐之夔乃万历朝进士,以"直臣"著世。陶氏起家广西玉林,《传》主曾祖父陶成、祖父陶鲁威震南国,《明史》有二人合传。因勤于戡乱,"玉林陶"为匪敌仇视,故被诏徙籍广东(新会→南海→广州),《传》亦因之东传,但无论在官方视野还是民间层面,其文献价值始终不彰。迄至乾隆朝,玉林唐氏后人从广东辑回本《传》,基于家族共同体及其文化网络组织,再生产廉洁知识,重建地方性象征资本,规范士人社会,以一种非正式制度方式,形塑出"社会养廉"的本土方法论。显然,开启此类传统方法论的"制度化"进程,正是目前化解反腐制度供给不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社会养廉  制度反腐  知识再生产  象征资本  公共产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特色的社会养廉机制研究”(14BZZ034)阶段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