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物理性状及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2018-08-28分类号:S513;S152

【作者】谷思玉  朱玉伟  郭兴军  蔡越桐  吴帅  张泽慧  张会慧  
【部门】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为解决东北黑土耕作深度不够,造成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破坏的问题,以深翻(DN)为对照,研究免耕(NN)、旋耕(RN)、深松(SN)处理下土壤水分、温度、紧实度变化及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22. 5 cm土壤紧实度急剧增加,2016年NN土壤紧实度最大增幅为314. 6 k Pa,SN最大降幅为220. 8 k Pa; 2017年NN最大增幅为489. 3 k Pa,SN最大降幅为197. 3 k Pa。在2016年,耕层(0~20 cm)储水量为DN> RN> NN> SN,SN比DN降低0. 085个百分点;在2017年,NN处理耕层(0~20 cm)储水量比DN增加0. 036个百分点,SN与DN相比降低0. 066个百分点。与DN相比,NN降低表层土温,2016年降幅为0. 7℃,2017年降幅为1. 5℃。SN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2016年SN处理根长度、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干质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与DN相比分别增加4. 54%,19. 21%,18. 57%,14. 12%,2017年SN与DN相比根长和根干质量增加量为0. 58 cm和0. 40 g。2016年数据线性分析表明,玉米苗期根长与水分呈负线性关系,玉米苗期干物质重与紧实度呈负线性关系,与土温呈正线性关系,紧实度对玉米苗期干物质形成线性相关性强,且影响较大。综上所述,SN降低土壤紧实度,促进玉米苗期干物质积累,有利于保持产量; NN提高紧实度,降低温度,不利于玉米苗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
【关键词】耕作方式  物理性状  玉米生长  黑土
【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CAAS-XTCX2016008);; “十三五”粮丰工程项目(2017YFD0300502-2);;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质量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201701)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