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网络下的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就业可达性研究
2018-08-26分类号:F249.27;F512.7
【部门】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便宜、快速、方便的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长时间、长距离通勤、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并存是目前中国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城市问题。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失配(职住失衡)被认为是导致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就业可达性方法来测度城市居民的居住与就业(职住)空间关系,并以广州为例,揭示公共交通系统网络下,中低收入人群职住空间关系的特征和差异,以为城市公共住房、公共交通、产业等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基于广州案例有两个发现:第一,低可达性人数多于高可达性人数。其中,低可达性"蓝领"较"粉领"多,且其主要居住在非中心城区;而居住在中心城区的高可达性"粉领"人数较"蓝领"多。第二,与国外大城市相似,居住在中心城区能给广州中低收入人群带来一定的就业可达性优势。不同点在于,居住在广州非中心城区的高可达性"蓝领"人数多于居住在中心城区的高可达性"蓝领"。
【关键词】就业可达性 公共交通 中低收入人群 “蓝领” “粉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1396);;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与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开放课题资助项目(UDC2017032412);; 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2015GXJK028)
【所属期刊栏目】城市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