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草鱼死后常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2018-08-23分类号:TS254.4

【作者】王红丽  施文正  邱伟强  王锡昌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国家淡水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上海)  
【摘要】为了研究草鱼死后常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背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草鱼死后30 h内质构、pH、乳酸、游离氨基酸、ATP及其关联化合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草鱼肉的硬度和咀嚼性在死后23h时达到最大值,弹性、内聚性及回复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23 h达到最大值。乳酸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少。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鲜甜味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逐渐减少,而苦味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则逐渐增加。ATP含量在草鱼死后10 h内显著增加,具有鲜味的IMP含量则迅速减少,呈苦味的HxR和Hx含量逐渐增加。在整个贮藏过程中,K值一直增加。K值的变化情况表明,草鱼死后常温贮藏10h内可保持较高鲜度,27h时,K值达到68.99%,表明鱼肉已经腐败。研究表明,草鱼死后室温贮藏时应在10 h内尽快加工。
【关键词】草鱼  死后变化  游离氨基酸  ATP及其关联化合物  K值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1685)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