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西伯利亚蝗越冬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

2018-08-15分类号:S812.6

【作者】闫蒙云  何立志  王晗  于非  何岚  袁亮  廖成敏  刘余平  李占武  季荣  叶小芳  
【部门】中亚区域跨境有害生物联合控制国际研究中心新疆特殊环境物种保护与调控生物学实验室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站  
【摘要】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是新疆亚高山草原和林间草地的危害种之一,给新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摸清西伯利亚蝗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室内孵化西伯利亚蝗卵的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形态结构并进行阶段划分,结果发现:在30℃恒温培养下,西伯利亚蝗的胚胎发育共分为12个时期:Ⅰ-Ⅶ期(滞育前发育),发育时间约为20d,Ⅷ期(滞育期),滞育时间约为193d,Ⅸ-Ⅻ期(滞育后发育),发育时间约为6d。同时,跟踪调查自然条件下野外越冬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并通过电子温度记录器实时监测蝗卵周围环境的5cm土层地温。结果发现,自然条件下,越冬卵的胚胎发育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7-9月末为胚胎早期发育时期(对应胚胎发育Ⅰ-Ⅶ期);9月末-10月上旬蝗卵逐渐进入滞育阶段,胚胎发育停滞,直至翌年2月(对应胚胎发育第Ⅷ期),此时月平均温度最低,滞育时间约为166d;冬季结束后,3月上旬-4月,蝗卵滞育解除,胚胎恢复发育。3月胚胎发生旋转(对应胚胎发育Ⅸ期),4月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对应胚胎发育第Ⅹ-Ⅻ期)。此外,运用扫描电镜观察自然条件下蝗卵卵壳上气孔的超微结构,发现气孔围壁随着越冬时间的推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胚胎滞育解除后围壁又恢复为原有状态。以上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蝗以卵滞育越冬,且自然条件下,同一时间内蝗卵个体间的胚胎发育并不完全处于同一发育阶段;恒温条件下蝗卵的滞育持续时间较自然条件下长;发育过程中气孔围壁相应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关键词】蝗卵  胚胎  滞育  阶段划分  气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129);; 自治区天山创新团队计划;; 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2015DFR30290);; 自治区地方公派出国留学成组配套项目(XJDF201327);; 新疆特殊环境物种多样性应用与调控实验室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