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结构红利假说”的非线性检验——基于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双门限回归分析
2018-08-13分类号:F121.3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已有关于"结构红利假说"的文献大多基于线性模型,但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加速"和"结构性减速"阶段,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社会生产率的影响很可能是非线性的。本文基于2002—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产业结构升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并结合城市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变迁成本进一步分析非线性关系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存在"结构红利";产业结构升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先逐渐递增后逐步减弱;分样本看,副省级城市或直辖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效应最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效率途径,而技术进步途径贡献不足。
【关键词】结构红利假说 产业结构升级 全要素生产率 门限回归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基于要素配置视角的测度、分解及其决定研究”(71503173);; 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资助课题“转型创新背景下沈阳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研究——与中国其他城市的对比分析”(17088)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与管理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