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
1992-06-29分类号:
【部门】中国人民银行
【摘要】中国古代货币理论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拟铸不足值的铜钱,卿士单旗就提出了著名的"子母相权论"加以反对。 "子母相权论"本质上是一种反铸币贬值理论。在中国货币理论史上,作者第一次论述了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问题。战国时,商鞅提出"金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的命题,以此表示货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对立。同时,他还说:"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明确指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而不是货币经济。只有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才能使国家既掌握粮食,也掌握货币。商鞅这种粮食重于货币的思想整个古代中国都占居主导地位。
【关键词】古代货币 子母相权 中国货币 纸币流通 两死 卿士 名目主义 单旗 理论史 纸币贬值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金融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