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赤道太平洋中部围网自由群的空间点模式的影响因子

2018-08-06分类号:S931

【作者】杨晓明  王学昉  田思泉  戴小杰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赤道太平洋中部是我国围网渔船主要作业的海域之一,对围网自由群资源分布的影响因子的掌握非常重要。根据我国围网船队2015年渔捞日志,以空间点密度作为资源丰度的指标,选取几个相对重要因子(离岸距离、混合层深度、海表温度和净初级生产力),采用相对密度估计和点过程模拟方法,计算各因子对自由群资源密度的影响曲线和资源密度最优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围网自由群栖息偏好环境:离岸距离为70~250 km,海表温度为29.7~30.1°C,混合层深度为35.5~42 m,净初级生产力为200~280 mg C/(m2·d)。(2)资源密度在离岸距离为0~70 km之间快速上升,70~250 km保持小幅上升,离岸距离大于250 km后资源密度平稳下降;资源密度在海表温度为28.5~29.8°C,随着海表温度增加而增加,而30.2~31.5°C之间随机分布;净初级生产力为150~280 mg C/(m2·d),资源密度随之增加,而净初级生产力大于280 mg C/(m2·d)后资源密度下降;在混合层深度为30~37 m间为正相关上升,在37~51 m为负相关。(3)对资源密度贡献的重要性因子排列顺序依次为离岸距离>净初级生产力>混合层深度>海表温度。
【关键词】围网  自由群  点模式  点过程模拟  赤道太平洋中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6151);;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A1-0203-00-2007-2)~~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