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化到本土化:清末民初职业教育的引入与吸收
2018-08-01分类号:G719.29
【部门】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文法系
【摘要】清末民初,从国外引入的职业教育带有明显的异域化倾向,过多模仿外国学制、聘任大量外籍教习、使用原版授课教材以及生搬国外职教体制等行为都影响了职业教育与中国实际的有效结合。有鉴于此,近代中国政府及教育家开始有意识地去探寻本土化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他们极为细致地调查并研究了清末民初的国情,继而提出、制定了一些列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教育理论和制度。职业教育本土化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今天的职教事业依然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清末民初 职业教育 本土化 异域化
【基金】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本土化研究(1862-1937)”(17YJC880031),主持人:韩兵
【所属期刊栏目】职业技术教育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