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石漠化区退耕植桑地土壤养分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18-07-28分类号:S158

【作者】邢丹  肖玖军  王晓红  张芳  韩世玉  罗朝斌  
【部门】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摘要】【目的】探明石漠化地区退耕植桑后土壤养分与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为进一步优化石漠化地区桑园管理提供的理论依据。【方法】结合实际调研,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取荔波退耕还林1年的桑园作为对照,研究还林10年的桑园土壤在不同季节、不同剖面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结果】(1)石漠化地区退耕植桑利于土壤养分的改善,桑树在全年生长过程中养分呈波动性变化;不同土层还林桑园土壤C、N、P具有"表聚性"现象,随土层深度递增而逐渐减少。还林10年桑园土壤有机碳和全钙含量随季节变化呈降-升-降变化,全氮和全磷含量持续下降,全钾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2)石漠化地区退耕还林种植桑树后,还林10年的桑园土壤C/N、C/P、N/P增大,而C/K、C/Ca和N/K减少。C/P、N/P随季节变化呈升高趋势,但随剖面深度呈急剧减小趋势。【结论】桑园土壤主要受磷素限制,其次是氮素。在经营管理桑园时,除补充所需养分,还需注重土壤元素间变化。退耕还林桑园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与养分显著相关,OC(有机碳)、TN(全氮)对土壤C/P、C/K、N/P、N/K贡献为正,TCa(全钙)对土壤C/K、N/K贡献为正,而TP(全磷)对土壤C/P、N/P贡献为负,TK(全钾)、TCa对C/Ca贡献为负。
【关键词】石漠化  退耕还林  桑园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石漠化地区桑树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根系吸水的促进作用”(31460225);; 农业部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CARS-22-SYZ26);;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专项项目“家蚕抗性品种引进鉴定;材料创新及遗传育种”[院自主创新(2014)003]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