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全球碳转移格局与中国中转地位:基于网络治理的实证分析

2018-07-25分类号:F746;X196

【作者】杜培林  王爱国  
【部门】济南大学商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文章将贸易与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到一个全球碳转移网络治理分析模型中,利用欧盟WIOD数据,测算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间的碳转移流量,构建全球碳转移网络,实证分析并绘制全球碳转移的格局视图,审视发达国家和中国在全球碳转移网络治理格局下的地位和所扮演的结构角色,并提出对中国有利的应对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建议。研究发现:(1)欧盟实质上居于全球贸易碳转移网络的"全局中心"地位,同时占据着全球碳转出流的上游位置和全球碳转入流的下游位置,在世界隐含碳进出口贸易中占据最有利的地位。(2)2009年中国呈现出显著的碳转移三重角色特征,即在总量核算上成为全球第一大"碳净出口国"角色,而从结构分析上则同时扮演主要贸易伙伴间"局部中心"角色和全球最大"碳净出口中转站"角色。中国位于全球贸易碳转移的"全局中转"位置,而且与美国相比是具有巨额碳净出口特征的中转站。(3)从贸易角度来看,中国的碳转移不是造成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根源在欧盟。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虽然自身出口清洁产品,但从全球碳转移网络格局上看,的确通过进口污染的高碳产品把位于全球碳转移主干流上"中转站"地位的中国变成了"污染产业天堂"。为此,欧盟应该优先向碳转移主干流上的中国等关键节点国家提供低碳技术实质性合作和义务性援助,从而达成全球碳减排目的。
【关键词】碳转移  网络治理  经济距离  核结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审计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AGL0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区域碳转移‘经济距离’测度的网络建模与关键责任链识别研究”(项目编号:16YJCZH013);;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重大项目“绿色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6AWTJ07);;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J16YF10)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世界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