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与波动机制研究
2018-07-25分类号:F249.2
【部门】广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广东省人民政府
【摘要】本文通过数理经济模型的理论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决定社会产品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高低的因素,除了政府的生产税税率之外,主要是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且二者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都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当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小于1时,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低。而当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大于1时,则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低;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高。理论和实证的分析还表明,劳动者货币工资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的增长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实际工资水平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周期的波动方向相反,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也随经济周期反向波动。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 要素替代弹性 货币工资率 实际工资率 经济周期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技术进步偏向及其效应的统计测算与计量经济分析”(13ATJ001)的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统计研究
文献传递